美国漏洞治理体系的经验积累和发展阶段
美国的漏洞治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和系统的管理机制,这一体系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构筑期、内部调整期以及持续深化期,每个阶段都有其显著特点和重要成就,对美国乃至全球的网络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1、基础构筑期
基础设施的建立:在1999年到2013年间,美国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国家漏洞数据库(NVD)的建设,此时期,美国逐步建立起了漏洞挖掘分析、统一编号、脆弱性测量与评分等一系列操作治理机制,这些基础设施为后续的漏洞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CVE的功能完善:作为漏洞库“字典”的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其主要任务是为NVD收集的公开漏洞提供唯一的识别号、描述和相关公共引用,只有经过CVE确认的漏洞才会被收录到NVD中,这一机制确保了漏洞信息的标准化和可靠性。
CVSS的发展:美国还发展了漏洞风险评分系统(CVSS),作为衡量漏洞风险的“量尺”,这为漏洞的严重性评估提供了量化标准,使得漏洞管理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2、内部调整期
政策与程序的优化:继基础构筑期后,美国开始着重于内部政策的调整和优化,这包括对现有漏洞管理政策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
跨部门合作的加强:美国逐步加强了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在漏洞治理方面的合作,这种跨部门的合作提高了漏洞响应的效率和效果。
3、持续深化期
漏洞披露共享服务:到了持续深化期,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推出了漏洞披露政策(VDP)平台,该平台帮助联邦机构发现并解决了超过1000个可能被黑客利用的漏洞,这表明,美国在漏洞治理方面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和体系的建设,同时也重视实际操作和应用,确保漏洞得到及时处理,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严格的披露管理:美国的漏洞披露管理十分严格和谨慎,近年来,美国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漏洞披露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法案,这些规定和法案对于提升网络攻防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美国历史上严重的泄密事件也对漏洞治理体系的完善产生了推动作用,2013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的丑闻,虽然震惊世界,但也暴露出了美国政府在数据收集和管理上的漏洞,促使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漏洞管理和数据保护的投入和改革。
美国的漏洞治理体系经历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策优化,再到实际应用和严格管理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一体系不仅对美国自身的网络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全球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若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9969.net/4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