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漏洞治理方面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以下是对美国漏洞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的详细分析:
美国漏洞治理体系发展历程
1、基础构筑期(1999年至2013年):
1999年,美国联邦政府根据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建议,创建了“通用漏洞披露”项目(CVE),随后于2000年成立了国家漏洞库(NVD)。
此阶段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包括漏洞挖掘分析、统一编号、脆弱性测量与评分等运营治理机制。
2、内部调整期(2013年至2017年):
斯诺登事件曝光后,美国政府及互联网企业遭到舆论抨击,面临法律责任追究。
2017年,特朗普政府启动了VEP改革,减少了情报机构对漏洞治理程序的主导。
3、机制深化期(2018年至今):
拜登政府在漏洞治理政策上表现出延续性和连贯性,CISA的成立成为重要转折点。
近年来,针对重要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黑客攻击事件频发,漏洞治理共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当前美国漏洞治理体系面临的突出挑战
1、漏洞库处理效率低下:
随着漏洞数量增多,NVD漏洞处置时效性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NIST预算减少和承包商问题导致漏洞积压。
2、漏洞治理理念未与时俱进:
专注于应对“零日漏洞”的理念难以适应“在野漏洞”大范围利用的现状。
3、物联网设备安全漏洞:
影响数以千万计的物联网设备的严重漏洞被发现,攻击者可控制智能设备。
SDK漏洞导致大量智能设备易受攻击,且更新固件困难。
4、网络威慑与漏洞利用:
美国将网络威慑作为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过全球监听、信息窃取、后门植入等方式扩大竞争优势。
漏洞储备和网络武器开发成为美国网络霸权的重要支撑。
应对措施与建议
1、提高漏洞库处理效率:
增加NIST预算,解决承包商问题,提高漏洞处置时效性。
优化漏洞收集、发布等管控机制,确保及时响应漏洞风险。
2、更新漏洞治理理念:
从专注于“零日漏洞”转向全面应对各类漏洞,特别是“在野漏洞”。
加强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漏洞治理。
3、加强物联网设备安全管理:
强制要求厂商开启加密通信协议和API身份验证机制,避免类似Kalay平台的漏洞再次出现。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鼓励及时更新设备固件。
4、平衡网络威慑与国际合作:
在维护网络安全的同时,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国际规则和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威胁。
美国在漏洞治理方面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提高漏洞库处理效率、更新治理理念、加强物联网设备安全管理以及平衡网络威慑与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漏洞治理能力,保障国家网络安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国漏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若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9969.net/6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