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页表机制
Linux操作系统的页表机制是其内存管理的核心部分,通过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实现进程对物理内存的高效访问,以下是Linux页表机制的详细解析:
多级页表的使用原因
在32位系统中,虚拟地址空间为4GB(2^32),如果使用单级页表,每个页表项占用4字节,则整个页表需要100万项(2^20),占用4MB的RAM,显然,这种设计会消耗大量的内存空间,引入多级页表来减少内存消耗。
单元 | 描述 |
页目录表 | 最高10位 |
页中间表 | 中间10位 |
页内偏移 | 最低12位 |
这种二级页表结构将线性地址分为三部分:页目录表、页中间表和页内偏移,通过两级转换,最终找到对应的物理地址。
32位系统与64位系统的分页机制
对于32位系统,两级页表已经足够,对于64位系统,由于地址空间扩大至2^64,需要更多的分页级别:
平台名称 | 页大小 | 寻址所使用的位数 | 分页级别数 | 线性地址分级 |
x86_64 | 4KB | 48 | 4 | 9 + 9 + 9 + 9 + 12 |
Linux为了兼容不同体系结构,采用了通用的分页模型,从Linux 2.6.10开始采用三级分页模型,而从2.6.11开始普遍采用四级分页模型。
Linux中的分页层次结构
Linux内核将页表管理分为体系结构无关和依赖两部分,所有数据结构几乎都定义在特定体系结构的文件中,如arch/对应体系/include/asm/page.h
和arch/对应体系/include/asm/pgtable.h
中。
单元 | 描述 |
页全局目录 | Page Global Directory |
页上级目录 | Page Upper Directory |
页中间目录 | Page Middle Directory |
页表 | Page Table |
页内偏移 | Page Offset |
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过程
1、查找页全局目录:根据虚拟地址的最高位查找相应的页上级目录。
2、查找页上级目录:根据虚拟地址的次高位查找相应的页中间目录。
3、查找页中间目录:根据虚拟地址的次次高位查找相应的页表。
4、查找页表:根据虚拟地址的次次次高位查找相应的物理页框。
5、计算物理地址:结合页内偏移,计算出最终的物理地址。
页表缓存的作用
为了优化性能,Linux引入了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作为硬件级页表缓存部件,TLB缓存频繁查询的映射关系,减少了内存访问次数,提高了系统性能。
Linux的页表机制通过多级分页和高效的页表缓存,实现了对大地址空间的快速、高效管理,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各位小伙伴们,我刚刚为大家分享了有关linux 页表 机制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欢迎随时提出哦!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若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9969.net/71188.html